自從 師母大人成道之後, 好慈大帝師志徒繼,承接三曹普渡重任,為了道務把自身及財物全部奉獻給道場,過著勤儉、樸實的生活,足跡走遍各國道場;為了道務忍辱負重,苦死累死毫無怨言;受盡一切毀謗與污辱,卻從不與人爭辯,立德典範,實是眾所仰望。
好慈大帝一生傳道以 天恩師德為根本,以宣揚「真道、至理、良心」為宗旨。 前人老人家總是不厭其煩的苦口婆心慈悲叮嚀,為的是希望後學道親早日醒悟不再
迷昧; 前人老人家的內心充滿了智慧與慈悲,時時告誡我們世局的紛擾,貪利忘義的習性,鬥爭暴力的風氣,都是自己的良心蒙蔽所致。我們同沾 師二位老大人
的真傳真授,就像共乘一艘法船,若能體會同船共渡的命運相連,更要穩定的坐好不要晃動,才能乘風破浪,渡過一波波的阻礙;如果船上裝滿了慈愛,再大的風浪
也能渡過。所以面對載浮載沉,是非紛紜的人世間,只有使人人的心轉向慈愛與感恩,這世界才能有美麗的淨土出現。 好
慈大帝一生以「隱德」來展現高尚人格之美,不為自己求安樂,但願眾生得離苦。 前人自稱為「服務員」,以服務眾生為自己的良心本份事,一生不求名、不求
利,真正做到「盡心盡力,助人成功,不圖回報,一無我有。」 前人老人家每一句道理貫滿宇宙天地,一切飛潛動植皆不離我身,每一句心法「遠超天地萬物間,
近在日常忠孝全。」
前人老人家的山東口音猶在耳際,時常開示:「大道無形,妙在那裡?」答不出來「中午撈不著飯吃了!」,然後就滿面慈祥笑呵呵的說道:「大家答出來就有飯吃了!」
前人老人家就是這麼和藹可親與平易近人,可是他老人家那內心為道的隱憂,有幾人能知曉?每次看到 前人老人家清瘦的背影,後學內心就有一種心酸的感覺,為了後學道親,即使到最後一口氣,還不放心後學道親們是否能明道、明理、明心。
好慈大帝成道已屆滿二週年,我們捫心自問:對道是否有精進成長?是否能安慰
好慈大帝老人家在天之靈?人從出生到長大、老化,最後歸回塵土,這段生命的過程,猶如 前人老人家所慈悲的是「真空○」,也是「妙有‧」。人的念頭瞬息萬變,既然是變化無常,又何必斤斤計較。若能把讚歎別人、佈施微笑成為生活的一部份,生命中必能散發光和熱。
祈求 好慈大帝老人家永遠做後學道親依靠的高山,能加靈鞭策迷昧的後學道親「轉識成智」,完成良心的使命。此刻內心對 好慈大帝老人家的感恩追思,實非筆墨
能表達,一代聖人 好慈大帝所流露的真、善、美,是語言文字無以復加的。 前人的慈心教誨,後學永遠銘記在心,感恩 前人老人家的犧牲與付出,後學更要時
時警惕自己要不斷精進成長,永遠追隨 好慈大帝一生慈行的足跡,更當對道力行不懈,方不負 天恩師德,更不負 好慈大帝對後學們的殷切企盼,以此誠與前賢
大眾共勉之。
(林淑英 撰)
2012年10月1日 星期一
恆久萬年的神聖使命
2012年9月30日 星期日
永遠的精神領袖
前言
歲月如梭, 好慈大帝大帝成道至今已屆 滿兩年,儘管歲月不停流轉,但 好慈大帝的慈行與聖跡是永恆不滅的。此次後學藉機訪問了詹點傳師多年來親睹聖人的慈行風範,點傳師感觸良深的道出 前人的言行點 滴,令其深受感動!由此更深體
天恩師德浩大、天命之寶貴,更印證今日我 們能在 好慈大帝的引領之下,前途更顯光明!
以下是訪問詹點傳師緬懷 好慈大帝的慈行記錄,藉此讓大家一同親體聖者的慈行與大愛。
低心下氣 聖者風範
回憶 好慈大帝生前那無為、無我、無私的修道行儀,與那低心下氣,待人謙和的行事作風,在三十年前,就讓後學已佩服得五體投地且心服口服了!記得以前 好慈大帝常慈示:「以道服人服其心,以權服人服其形。」 前人早已實証其事實,而非只是用來勉勵、要求別人的話語。
記得三十年前, 好慈大帝當時是 師母大人身邊一位專任的代表,亦是 師母大人身邊辦事的點傳師,諸如:迎送接待各方前人、發展道務......,代表師母大人承辦各項道務。有一次,後學隨駕一位老點傳師到 師母大人住處向 師母大人參駕,記得當時站在門口遞毛巾的就是 王前人--好慈大帝。尤其後學對其禮敬與謙和的態度--鞠躬、遞毛巾都是謙恭有禮,那心無二念與待人至誠的行儀,這一幕令後學心中為之一震,更讓後學印象極為深刻,內心更是深感佩服! 前人身為 師母大人代表,身份是何其尊貴,卻能如此低心下氣,且無一絲毫傲氣,更實際做到「以道服人、以德化人」,這是後學親見的事實,這是我們要效法學習的。
幾年後, 師母大人回天繳旨, 好慈大帝代表 師母大人擔荷道盤天命,徒繼師志,承負挽救三曹的艱鉅任務,從此到世界各地道場成全照顧。這期間 他老人家更是受盡了一切的毀謗污辱,嚐盡了一切的苦難與 考驗,忍人之所不能忍、受人之所不能受之苦,一切都是為了我們所有道兄弟姊妹的慧命與修道前途著想,一心只為我們鋪陳最平坦的修道路,而從不為個己的利益;為了發展道務,更是受勞受累,卻從來不曾有過怨言。這些點點滴滴,都是後學親睹的事實。
因此,後學們對道盤天命始終拳拳服膺,其原因之一是對 師母大人的安排、天命的安排絕對從命;原因之二則是對 前人低心下氣、無分無別,以及為道犧牲、奉獻、付出之德行風範,讓後學更是口服心服。
試想,他老人家身為 師母大人代表,是師母大人早就親授、親點的,而 他老人家依然恭敬謙和的招待我們這些小後學,就憑這一點,一直讓後學銘記心中,內心感佩不已!也一直成為後學修道、辦道的標竿榜樣。 前人老人家不愧是一 代聖者,其所言的每一字一句,所行的一舉一動,皆令人良心感動而心生慚愧!進而令後學立志要起而效之,永志追隨 前人的腳步。
如今 好慈大帝雖已回天繳旨,但 前人老人家的精神永在,將繼續領導我們完成 老人家的遺志,挽救三曹返回天堂。我們誓願要永恆追隨天命道盤,共助 彌勒祖師完成 三曹收圓大事,挽救三曹同返天堂,要一同共創彌勒淨土,讓世間天國能早日於人間實現,要迎接一個無災無難的太平世界,期能安慰 前人老人家之聖靈!
天恩師德浩大、天命之寶貴,更印證今日我 們能在 好慈大帝的引領之下,前途更顯光明!
以下是訪問詹點傳師緬懷 好慈大帝的慈行記錄,藉此讓大家一同親體聖者的慈行與大愛。
低心下氣 聖者風範
回憶 好慈大帝生前那無為、無我、無私的修道行儀,與那低心下氣,待人謙和的行事作風,在三十年前,就讓後學已佩服得五體投地且心服口服了!記得以前 好慈大帝常慈示:「以道服人服其心,以權服人服其形。」 前人早已實証其事實,而非只是用來勉勵、要求別人的話語。
記得三十年前, 好慈大帝當時是 師母大人身邊一位專任的代表,亦是 師母大人身邊辦事的點傳師,諸如:迎送接待各方前人、發展道務......,代表師母大人承辦各項道務。有一次,後學隨駕一位老點傳師到 師母大人住處向 師母大人參駕,記得當時站在門口遞毛巾的就是 王前人--好慈大帝。尤其後學對其禮敬與謙和的態度--鞠躬、遞毛巾都是謙恭有禮,那心無二念與待人至誠的行儀,這一幕令後學心中為之一震,更讓後學印象極為深刻,內心更是深感佩服! 前人身為 師母大人代表,身份是何其尊貴,卻能如此低心下氣,且無一絲毫傲氣,更實際做到「以道服人、以德化人」,這是後學親見的事實,這是我們要效法學習的。
幾年後, 師母大人回天繳旨, 好慈大帝代表 師母大人擔荷道盤天命,徒繼師志,承負挽救三曹的艱鉅任務,從此到世界各地道場成全照顧。這期間 他老人家更是受盡了一切的毀謗污辱,嚐盡了一切的苦難與 考驗,忍人之所不能忍、受人之所不能受之苦,一切都是為了我們所有道兄弟姊妹的慧命與修道前途著想,一心只為我們鋪陳最平坦的修道路,而從不為個己的利益;為了發展道務,更是受勞受累,卻從來不曾有過怨言。這些點點滴滴,都是後學親睹的事實。
因此,後學們對道盤天命始終拳拳服膺,其原因之一是對 師母大人的安排、天命的安排絕對從命;原因之二則是對 前人低心下氣、無分無別,以及為道犧牲、奉獻、付出之德行風範,讓後學更是口服心服。
試想,他老人家身為 師母大人代表,是師母大人早就親授、親點的,而 他老人家依然恭敬謙和的招待我們這些小後學,就憑這一點,一直讓後學銘記心中,內心感佩不已!也一直成為後學修道、辦道的標竿榜樣。 前人老人家不愧是一 代聖者,其所言的每一字一句,所行的一舉一動,皆令人良心感動而心生慚愧!進而令後學立志要起而效之,永志追隨 前人的腳步。
如今 好慈大帝雖已回天繳旨,但 前人老人家的精神永在,將繼續領導我們完成 老人家的遺志,挽救三曹返回天堂。我們誓願要永恆追隨天命道盤,共助 彌勒祖師完成 三曹收圓大事,挽救三曹同返天堂,要一同共創彌勒淨土,讓世間天國能早日於人間實現,要迎接一個無災無難的太平世界,期能安慰 前人老人家之聖靈!
時值歲末,轉眼又將步入嶄新的一年,驀然回首,驚覺歲月匆匆, 老前人成道至今已屆滿二週年,思及 前人生前的種種慈行,如今見其「相片聖容」,依舊心緒激動,彷彿又見 前人的諄諄教誨,以及為三曹眾生辛苦與勞累,那捨身、捨心、捨命的身影彷彿就在眼前;見 前人之聖容,後學痛恨自己,恨自己不能真行他老人家的教悔,恨自己脾氣毛病大,不能低心下氣、吃虧忍辱;恨自己不能夠精進有失天職。 前人老人家分秒必爭 的行儀,讓後學實是望塵莫及,所吃的苦與那勇於承擔的毅力,後學等不知何時可及。 前人老人家最了解我們的愚昧,讓老人家操心的我們,至今還在其「相片聖 容」之下良心感動、良心懺悔。而 前人老人家還在為我們開演「無言之心法」時時為我們加油、打氣。
如今見 前人老人家慈譪的聖容,後學就不敢不站正、不端坐,不敢有是非二念,更不敢有埋怨不平,因為 前人老人家常慈示:「修道辦道,苦死、累死更要做!」在 前人老人家面前,後學們只有勇往直前,只有知恩、感恩、報恩。 前人老人家永遠都是後學們的指路明燈。 前人!您老人家在「行以成真」這句心法中,為我們做了最明確的印證, 您老人家真正做出良心的事實,更為我們做了立身行道的最佳示範,後學們也將依著 前 人老人家的腳步行至永恆,因為後學們知道, 前人是我們永遠的精神領袖,將永遠陪伴著我們,直到永永遠遠!
訂閱:
文章 (Atom)